新聞中心&News
2025-11-05
“今天風真大,電都用不完。”這句玩笑話,正在變成現實。2025年剛過完一半多,全球電網悄悄刷新紀錄:風電加光電,發電量第一次把煤老大擠到第二。沒有煙花,沒有剪彩,卻足夠讓能源圈刷屏。
一、煤退位,數字不會撒謊
Ember能源智庫查了88個國家,占全球用電93%,剩下7%也按模型補齊。結果很直白:
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發了5072太瓦時,比去年多出363太瓦時;
煤電只拿到4896太瓦時,還少了0.3%;
全球用電需求漲了2.6%,增量369太瓦時,被新裝的光伏一口氣吃掉86%。
排放端也松了口氣:電力系統二氧化碳少了0.2%,幅度不大,卻是歷史首次負增長。
二、為什么偏偏是2025?
故事得從十年前說起。2015年,巴黎協定剛簽完,光伏板還貴得嚇人;如今,一塊板子的價格跌掉八成,風機動不動就百米高,發電效率翻了兩番。更關鍵的是,各國把“補貼”換成“招標”,誰便宜誰上,硬生生把綠色電力卷成了白菜價。
在中國,上半年新增光伏和風電裝機,比世界其他地方加起來還多;煤電用量順勢掉了2%。印度也跟上節奏,化石電量首次下滑。歐盟和美國卻拖了后腿:歐洲需求漲太快,綠電沒追上;美國水電和風不給力,干脆把封存的老煤機又拉出來頂班,煤電反漲17%。
三、風光雖好,電網卻喊疼
太陽說下班就下班,風說請假就請假,電網卻被要求24小時待命。英國今年為了“勸退”多余風電,已經掏了10億英鎊“安撫費”。這還只是開始。沒有足夠多的高壓線把北海上吹出的電送到城市,沒有大容量電池把中午的光伏存到傍晚,風光再猛也白搭。
好消息是,各國已經排隊升級電網:中國投建全球首條百萬伏級直流輸電,美國把老舊變壓器換成智能開關,歐盟干脆立法要求2030年前電網擴建一倍。誰先搞定儲能,誰就握住下一波紅利。
四、接下來會發生什么?
Ember預測,2026年開始,風光增量會長期跑贏需求增量,煤電像坐滑梯,一去不回頭。但別忘了,空調、電車、數據中心都在搶電,缺口隨時可能拉大。真正的考驗不是裝機,而是讓每一度綠電都有路可走、有倉可存。
你家屋頂裝了光伏板媽?今天發了多少電?留言區曬一曬,看看誰家的電表倒轉得最開心。